欣闻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公布。无疑是一件保护文物的大好事,但我不知道其中有多少低级的错误。因比较关心成纪问题,对此条进行必要的分析。这个名单上第477条7——0477——1——477曰:“成纪故城遗址秦至宋甘肃平凉市静宁县”。我们暂不说秦代有没有成纪城,就汉成纪来说,不知甘肃史家及国家文物局是如何认定治平城就是汉成纪城,有没有标志性的证明?此条公布内容的意思很明白,就是成纪从秦代(他们认为秦代就设置了成纪城)到宋代一直在静宁的治平。但是据我所知,从汉书到唐代前期的史书对成纪的记载都只确定了一个大体的位置,这就是秦安县北。而唐李吉甫的《元和郡县图志》则清晰地标出了它的地理坐标:“成纪,汉旧县,东南拒州(秦州,时在今天水)一百里,瓦亭水(葫芦河)东去县一十五里。”很清楚地看到成纪县(至迟是唐成纪)在今秦安叶堡乡金城村到郭嘉镇寺嘴村的这一带。
当代史家有争议的就是汉成纪是不是一直在这儿?北周复置时是不是也在这一地带?数百年来,胡缵宗及明清天水、秦安方志作者都坚持成纪在秦安县北阳兀川一带,其中的复置及唐开元二十二年地震后秦州移治之成纪都不离其境,治平城为与鸡川寨、秦寨等同时期的宋城,这一点历代地理专家都有翔实的论证。把治平说成成纪乃道光《秦安县志》误读《水经注》所致,《水经注》在陇水条中记载混乱很多,自唐李吉甫时已不引用,可是近闻天水某教授言作者刘德熙为天才,发现了成纪在静宁,真是滑稽。早在清末编写的《直隶秦州新志》中作者就引用了大量史实对其进行了反驳和纠正。此乃对汉成纪的纠正,而唐成纪在秦安是无须争论的事情。随便翻翻史料就很清楚。可是国家文物局居然罔顾史实,说治平城是自秦至宋的成纪城故城,这说法连稍识几个字的人小学生都哄不过去。作为国家文物的最高的权威机构,是不是有点太丢人了,而研究历史地理的学者,尤其是天水境内的学者对此不发一言,他们也是如此认为的吗?是不是因为刘德熙将汉成纪说在治平就是个天才,他们要更上一层楼将唐成纪也说成是在治平,而要成就更大的“天才”呢?当然,甘肃现在要建设华夏文明的传承区,可是这些所谓的专家学者们如果连这些起码的常识都不知道,而且堂而皇之地以国家的名义来立这样一个碑,这就是给中国丢人!你还有什么资格来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区呢?
对待历史问题要严肃,将一个争论了数百年,甚至上千年还没有结论的问题,用立碑的形式来定论,这本身是很可笑的事情,国家文物局参与这样的事情就更加荒谬了!难道国家文物局内就没有一个懂一点历史地理知识的人?我想如果有一个人提出异议,这样荒谬的事情就不会发生。
作为一个秦安人,我应该说两句。最后,我要说明,我对静宁人还是很尊重、很佩服,至少他们对伏羲、成纪这样的事情很重视,这就是对历史文化的重视和珍惜,因为对文化的珍惜就有资格谈发展文化。所以近些年,他们的文化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他们对历史文化的热爱是让人感动的。无论他们采取怎么的手段达到他们的目的,从动机和对文化的理解上,他们远远超过了秦安和天水人。在提出异议的同时,对他们表示深深的敬意。但是国家文物局,本人就不敢恭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