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1934年11月8日,红25军经过斛山寨反袭击战斗胜利之后,中共鄂豫皖省委召开了花山寨会议,决定红25军立即长征。
1934年11月13日,红25军长征走后,花山寨一带百姓遭受敌人的报复性屠杀。花山寨村、扬帆桥一带苏维埃政权、农会组织彻底被破坏掉,革命转入地下。仅花山寨周围的村庄,被屠杀的革命群众累积达60余人。
二、
1934年11月的一次,20余名革命群众被敌人捆绑起来,串连一起,强行驱赶到花山村兰湾后山的池塘边杀害,将尸体全部推于池塘内,后来,塘水干涸,党组织将20余名烈士的遗骨暗中埋葬在周洼后山上。
三、
1934年12月,花山村还有一名养伤的红军战士(郑××)被保安队抓住后,连同他12岁的儿子一起被押送小潢河的沙滩上活埋了;临刑前,红军战士叮嘱他儿子:“好男儿不要害怕,12年以后,你又是一条好汉。
四、
1934年12月份,花山村张畈,有一个叫陈稀头的农会会员,敌人捉住后,说他“通共”,民团将他及两个儿子一同杀害,民团头子还霸占了他的妻子,然后,以十块大洋的价格又将其卖掉。
五、
1935年1月的一天,敌人将花山村一名农会女村干部(姓雷,名字不详)和她的3个小孩扔进塘里,孩子若浮出水面或浮到塘边,敌人又用竹竿捅下去,直至母子4人活活淹死。
六、
1935年1月份,花山村崔岗队有个名叫崔本华的革命农民,敌人得知他为红25军送信、带路后,捉住了他,扒掉他的棉衣,把他吊在崔岗村子池塘边大柳树上,被活活打死,示众一个月,还不准族人收敛尸体。就是这样,花山寨的群众仍然相信党,相信红军,具有坚定的革命信念,坚信红军一定会回来的。
据《光山革命史》记载:在光山弦西区卡房,敌人跟着雪地上的脚印进行跟踪,搜出了山上的群众,当场杀掉一批,剩下的被关进“难民所”,又被敌人用掺石灰的米煮饭毒死七八十人,仅卡房地区,被杀绝户的革命群众有689户。全县许多地方变成满目凄凉的无人区。
由于国民党反动派的烧杀掳掠,光山人口剧减。“1920年,光山‘办自治调查户口至83万余口之多’,1932年底分经扶县后,光山各区‘呈报县政府之户口表统计人口不满40万’,‘除去划归经扶户口之数九分之一’(约9万多),全县(包括划去经扶的部分)‘人口死亡、逃散亦在33万以上’。”从1927年到1933年11月,在鄂豫皖边区的河南部分,被杀804436人,逃亡537040人。反动派在对光山苏区反复血洗劫掠的同时,为了强化其专制统治,又强逼群众“插白旗”以示归顺,并强制推行保甲制度,实行五家连坐法,一家通共,株连五家治罪。“国民党又把进剿革命根据地的军政费用,转向苏区人民搜刮,全县年加征剿匪费、保安费10500多元,对无隔夜之粮的人民敲骨吸髓。反动地主豪绅,动辄以通共为名,向群众进行反攻倒算,敲诈勒索。泼陂河区豪绅王敬臣,因1930年群众分了他盐行的盐,竟向群众加息倒算回银洋几千元。沦落敌手的苏区人民,又沦于水深火热之中,‘都涕泣想红军回去’。”
事实上,1935年1月底,中共鄂东北道委少共书记方永乐在安徽省六安抱儿山与高敬亭会合,传达了花山寨会议上省委的决定,由高敬亭负责重新组建红28军,坚持大别山的革命斗争。红28军真的又打回光山了,创造了“大别山红旗不倒的奇迹”。
换句话说,光山花山寨会议成就了“大别山红旗不倒”。(从平收集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