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兴工作室

主题演示站

鄂豫皖省委代理省委书记——徐宝珊

   徐宝珊(1903.7—1935.5),湖北省汉川县人,1923年春考入董必武创办的武汉中学。在这里,他开始阅读进步书刊,逐步接受了共产主义思想,积极参加反帝、反军阀的罢工、罢课斗争。1926年春,他与一些热血青年一起,回乡宣传革命主张,组织农民协会,从事工农运动,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初,他被农民协会选送到国民革命军第四军,8月参加八一南昌起义。南昌起义失败后,徐宝珊由广东辗转回到武汉,在严重的白色恐怖中继续开展革命活动,先后担任汉川中心县委执委等职。1929年初,调任湖北省巡视员,被派到孝感领导开展党组织的恢复和重建工作,在异常艰难的斗争环境中,他抱病坚持工作,组建孝感中心县委并担任书记,开始组织游击队,建立根据地,开展武装斗争,推动鄂东北地区革命运动的发展。

   1929年起,先后担任中共鄂豫皖特区委员会委员、鄂豫皖特委委员兼组织部长、鄂豫皖特委委员兼宣传部长、鄂豫皖临时省委委员兼宣传部长、鄂豫皖省委委员兼鄂东北特委(道委)书记、中共鄂豫皖省委常委、组织部长兼陂安南县委书记等重要职务,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发展壮大做出了重要贡献。

   1933年11月,代理鄂豫皖省委书记后,纠正“左”的错误政策,注重改变对敌斗争策略,与省委其他同志一道直接领导红二十五军实行正确的战略战术,摆脱了被动的局面,有力地牵制和消灭敌人,寻机开辟新的根据地,有力地配合了其他根据地的反“围剿”斗争和主力红军的战略转移。

   1934年11月11日,在光山县花山寨村主持召开了鄂豫皖省委第十四次常委会议,贯彻、执行党中央的指示精神,及时正确地作出决策:红二十五军实行战略转移(即开始长征)。在和中央失去联系的情况下,他带病与红二十五军领导人一起,率领部队高举“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旗帜,突破敌人的重重包围,艰苦转战鄂豫两省,粉碎了敌人的围追堵截,进入陕南一带,开辟了鄂豫陕革命根据地。1935年4月,徐宝珊主持召开鄂豫陕省委扩大会议,继续当选为省委书记。

   1935年5月9日,由于长期转战,过度操劳,积劳成疾,不幸病逝于陕西省的龙驹寨(今丹凤县城),年仅32岁。

   他一生最大的贡献是:工作中实事求是,联系实际,大胆任用徐海东、吴焕先、程子华等人为红二十五军高级指挥员。1934年11月,于光山县花山寨会议上,正确决定红二十五军长征,并开辟了鄂豫陕新的革命根据地。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注:本文根据互联网百度·百科开放网站、河南人民出版社《红二十五军长征纪实》等资料整理。)

鄂豫皖省委首任省委书记——沈泽民

   沈泽民(1901—1933.11),浙江省桐乡县人,系著名作家沈雁冰(茅盾)的胞弟。1917年考入南京河海工程学校,1921年4月经胞兄沈雁冰介绍,参加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成为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前的第一批党员之一。1922年5月当选为团中央委员,1926年赴苏联入中山大学学习,1928年考取莫斯科红色教授学院哲学系研究生,1928年6月,在莫斯科举行中共第六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时,沈泽民担任大会翻译工作。1930年10月回国后,协助瞿秋白纠正李立三“左”倾冒险主义路线的错误;1931年1月,中共六届四中全会在上海召开,他当选为中央委员,任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同年4月,党中央派他到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工作;5月初,中共鄂豫皖省委在光山新集组成,他被中共中央任命为鄂豫皖省委书记(属首任书记);5月12日,成立中央鄂豫皖分局,任常委(书记张国焘)兼鄂豫皖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1932年1月,在鄂豫皖第一次党代会上,当选为省委常委、省委书记。同年10月,红四方面军西征川陕后,他留原地坚持斗争。因患肺病和疟疾,积劳成疾,以及奎宁中毒,于1933年11月20日,病逝于光山县弦西卡房的老君山(许家湾),一说病逝于湖北省红安县天台山苏区的芦花冲(刘家湾)。遗职由省委常委、皖西北道委书记徐宝珊代理。

   沈泽民,一位作家,一位新文化运动的闯将。

   早在五四运动的发端,1919年暑假,沈泽民就在家乡乌镇与其胞兄沈雁冰(茅盾)一起投入了新文化运动,并组织了桐乡青年社,出版了《新乡人》杂志,宣传新文化,倡导白话文,致力于新文化及科学知识的传播。

   1921年,他加入我国著名新文化运动文学团体“文学研究会”后,更是热情高涨。先后撰写了《文言白话之争底根本问题及其美丑》等许多颇有分量的反击复古势力的文章,成为捍卫新文化运动的一名骁勇闯将。

   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又同恽代英、萧楚女等发起了革命文学运动,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积极推动我国无产阶级文学的发展;发表了《我们需要怎样的文艺》《文学与革命的文学》等理论文章,要求写革命文学的人首先要作一个革命者,为倡导革命文化和成为革命作家指明了方向。

   沈泽民,一位杰出的学者。

   由于自小就抱有“实业救国”的理想,学的也是工科。因此,他给予了经济和社会科学更多的关注。正因为这样,他才能以一个经济学家的眼光,撰写出论述中国经济状况和发展前途的高质量的专业性论文。如《第三时期的中国经济》《关于“金贵银贱”与无产阶级运动的几个问题》等。在这些文章中,他对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落后经济作了透彻的分析,并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唯有彻底砸毁束缚中国经济发展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制度,进行无产阶级的社会革命,才能振兴我国落后的民族工业和农业经济,才能改变中国的落后面貌。

   这是一个从基础上、本质上阐述中国经济为什么落后的理论,也是一位造诣很深的经济学者的理论,在这些理论中,闪耀着一位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的锐利目光。

   沈泽民,更是一位胸襟坦白、无私无畏的革命者。

   1920年7月,为了寻求真理,沈泽民和好友张闻天一起东渡日本。1921年5月经其兄沈雁冰(茅盾)介绍,加入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成为中国共产党最早的50名党员之一。

   1930年10月回到上海。1931年初在中共六届四中全会上被补选为中央委员,任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1931年3月,沈泽民受党中央的派遣与夫人张琴秋秘密进入鄂豫皖根据地,任中共鄂豫皖中央分局常委、中共鄂豫皖省委书记,负责鄂豫皖苏区党和政府的工作,领导鄂豫皖根据地的各项建设和支援红军反“围剿”战争。

   与此同时,他还被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执行委员。

   在鄂豫皖根据地工作期间,他曾执行了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犯过“左”的错误,同时也跟张国焘进行过斗争;虽然给革命事业造成过重大损失,但是为发展和壮大鄂豫皖根据地做出了重要贡献。他最大的功绩在于:红四方面军撤离鄂豫皖根据地后,作为当时留在根据地的最高领导,他没有临阵脱逃,也没有惊慌失措,而是重建了红二十五军等革命武装,继续坚持反“围剿”斗争,巩固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并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

   (注:本文根据互联网百度·百科开放网站、解放军文艺出版社《一代元戎大将徐海东》及河南人民出版社《光山革命史》等资料整理。)

<< 1 >>
«    2025年2月    »
12
3456789
10111213141516
17181920212223
2425262728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
网站分类
搜索
最新留言
文章归档
网站收藏
友情链接

Powered By Z-BlogPHP 1.7.4

天兴工作室主题演示站点,如遇到问题请联系我们的在线qq:207649916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