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兴工作室

主题演示站

鄂豫皖省委省委常委、代理省苏维埃主席、鄂东北道委书记——郑位三

   郑位三(1902.10—1975.7),学名植槐,1902年10月21日(农历九月二十日)出生于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紫云区马鞍山村一个破落的地主家庭。1918年夏,考入湖北省甲种工业学校金工科(机械科)。1919年,参加五四爱国运动,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书刊。1922年夏,毕业于甲种工业学校。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组织派遣他与吴焕先一起到七里坪一带秘密领导农民运动。为便于工作,经组织批准,他以个人名义加入中国国民党。1926年10月,被推选为红安县党、团特别支部委员,同年冬,担任国民党县党部执行委员和农民协会筹备委员会委员。参加了农民运动的组织和领导工作。1927年2月,当选农民协会常务委员和国民党第三届执行委员会委员,任工人部部长。1927年4月,当选黄安县县委委员、审判土豪劣绅委员会委员。蒋介石、汪精卫相继叛变革命后,他代理黄安县委书记,主持日常工作。1928年7月,工农革命军第七军改编为第十一军三十一师时,任军政治部秘书长,黄安县委委员、秘书长,鄂东特委宣传委员等职。1930年2月7日,又复任黄安县委书记,正式成立黄安县苏维埃政府,将七里坪改为“列宁市”,他亲笔写了市名。1932年3月,先后担任鄂豫皖特区苏维埃政府内务部部长,财政经济委员会主席,特区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代理委员长和中共鄂豫皖省委常委等重要领导职务。1932年10月,红四方面军撤离鄂豫皖苏区后,任鄂豫皖省苏维埃主席,接任鄂东北道委书记兼鄂东北游击总司令。协助沈泽民组建新的红二十五军。1932年11月29日,正式组建红二十五军,全军共7000余人。他主张:“在敌人欺骗下做了错事的农民,只要改正错误,为革命出力,可以既往不咎。”长期在鄂东北(罗山、光山、卡房一带)开展革命活动。是第一个收到程子华带来中共中央“四份”文件的鄂豫皖省委常委。

   1934年11月11日,参加中共鄂豫皖省委花山寨会议,讨论并决定红二十五军实行战略转移,会上,调任中共鄂豫皖省委秘书长,并随红二十五军主力长征。同年12月11日,任红二十五军政治部主任。1935年兼任豫陕特委书记,鄂陕特委书记。1935年7月,红二十五军西征北上后,在他与陈先瑞等人的领导下,将地方武装组建成红二十五军第七十四师,坚持鄂豫陕边革命根据地斗争。1936年12月,中央军委将红七十四师编为南路抗日第二军,组成军政委员会,郑位三为主席、李涛为副主席。

   抗日战争爆发,1937年9月,他受党中央和毛泽东的委派,从延安又回到大别山区,负责组织鄂豫皖人民抗战。高敬亭领导的新四军第四支队从鄂豫皖开赴抗战前线后,后方成立了七里坪地区党的工作委员会,郑位三任书记。1938年6月任鄂东特委书记,湖北省委常委、省委副书记,12月,任鄂豫皖特区党委书记。1939年12月,兼任新四军第四支队政治委员。皖南事变后,兼任新四军第二师政治委员,师长张云逸。1943年9月,刘少奇派郑位三当华中局代表,到李先念等领导的新四军第五师战斗的鄂豫皖边区,参加边区党政军的领导工作。1945年10月25日,中央成立中原局和中原军区,郑位三代理中原局书记(书记徐向前未到职)兼中原军区政治委员,李先念为司令员。1945年,党的七大上,当选中央委员会委员。1946年6月,与李先念、王震、陈少敏等率领中原局、中原军区突围取得胜利。1949年9月,郑位三作为中国共产党的16位代表之一,到北平出席了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并于10月1日,参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大典。

   解放后,由于身体原因,没有负责具体工作。曾被选为全国政协第二届、第三届、第四届常务委员和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委员。

   1975年7月27日在北京病逝。逝世后,中共中央副主席邓小平主持追掉会,李先念代表党中央致悼词。

   (注:本文摘自中央文献出版社《红安两百将领传》第一卷。)

鄂豫皖省委省委常委、省苏维埃主席、组织部长、代理皖西北道委书记——高敬亭

   高敬亭(1907.8—1939.6),原名高志员,河南省新县新集镇董店人。少时在家乡读私塾,后因家境困难辍学,随父亲务农。大革命后期,高敬亭受同学方进贤与梅光荣等共产党员的影响,参加革命活动。妻子被富农分子打死,儿子下落不明。1927年黄麻起义失败后,地主武装从高家搜到革命传单,将其父亲活活打死,并烧毁所有房屋。高敬亭离家入革命队伍。1928年春任弦东区工作委员会委员。1929年3月经石生才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9月,任弦东区第一乡苏维埃武装委员,后任乡苏维埃主席。其间,积极扩大赤卫军,配合红军攻打地主山寨。进攻蜂子笼山寨时腿负重伤,未等伤口痊愈,又重上战场。1930年5月,当选为光山县苏维埃政府主席。1931年3月,任鄂豫皖中央分局常委、中共光山县委书记。7月,当选为鄂豫皖省苏维埃主席、中华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并兼任光山县委书记,先后创建光山独立团、光山赤卫师和光山游击师。1932年1月,当选为中共鄂豫皖省委组织部长,不久调往赤城担任豫东南道委书记。1932年10月,红四方面军西去川陕,高敬亭率党政机关和地方武装保护大批苏区群众由豫东南撤退到皖西。11月重建红二十五军,高敬亭任七十五师政治委员,参加郭家河、潘家河和杨泗寨战斗,屡建战功。

   1934年11月,红二十五军长征前夕,在光山花山寨会议上,决定由他重新组建红二十八军,继续坚持鄂豫皖苏区的斗争。高敬亭留在皖西,同八十二师部分队伍合并成立红二一八团,保卫鄂豫皖苏区。1935年2月3日,高敬亭在皖西太湖县凉亭坳金家大屋主持重建红二十八军,任军政委(兼军长),同时,帮助地方党组织成立四路游击师,开辟皖西游击根据地。2月15日,率军奇袭安徽潜山县的王庄,捕杀国民党安徽省财政厅厅长余宜密。4月20日在桃林伏击敌军,高敬亭手执大刀在阵前指挥,毙伤敌300多人。5月上旬出击随州桐家畈,击溃敌九十五旅,歼其两个团。6月中旬,在光山县斛山铺全歼敌军六二七团。蒋介石大为震惊,调来云贵部队两个师,从1936年4月进行大“清剿”。高敬亭避敌锋芒,插入敌后化装奇袭,打破“清剿”。1937年3月,高敬亭面对新的敌手刘峙,因一度轻敌使二十八军受损。遂立即转变作战方针,率手枪团第一、第二分队突围去皖西,途经光山县南向店时,歼灭民团首领易本应。

   抗日战争爆发后,高敬亭执行党中央指示,于7月15日向国民党军卫立煌部发信,要求停战谈判。27日达成协议,28日,高敬亭化名为李守义,以红二十八军政治部主任身份亲自下山,到九河朱家大屋出席停战签字仪式。9月,高敬亭将队伍番号改为鄂豫皖工农抗日联军。10月,奉党中央命令将部队改编为新四军第四支队,并任支队司令员。1938年3月1日,高率部东进抗日前线。下半年,在合肥、桐城一带公路阻击日军,取得大关、小关、范家岗、椿树岗、棋盘岭等战斗的胜利,创建了肥西抗日根据地。他领导四支队在巢县、相城地区打击日本侵略军,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为后来我军开辟华东抗日战场,打下了基础。

   高敬亭功昭大别山,征战皖中、皖东,功勋卓著。虽不能说高敬亭是常胜将军,但他领导的部队,确是胜利之师。他领导红二十八军和苏区人民在鄂豫皖坚持了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成为根据地人民心目中的一面坚持战斗的红旗。

   高敬亭在任红二十八军政委时,由于受“肃反”扩大化的影响,错杀过自己的战友,但那是在失去党中央的领导,在敌军围困万千重,一时难辨真伪的情况下发生的。

   高敬亭在对敌斗争中是胜利者,但在革命内部斗争中,却被革命的子弹所误伤。1939年6月24日(一说25日),高敬亭竟被新四军领导人叶挺以“违抗军令”的罪名错杀(编者注:蒋介石曾有电令“所请将高敬亭处以枪刑照准”),结束了他英勇悲壮的一生,年仅32岁。

   1975年11月30日,毛泽东在高敬亭女儿高凤英要求为其父亲平反的报告上批示,请汪东兴查办,并向他报告结果。1977年4月27日,解放军总政治部正式通知为高敬亭平反昭雪。民政部追认高敬亭为革命烈士。

   (注:本文根据《信阳地区志》及互联网百度·百科人物简介资料整理。)

<< 1 >>
«    2025年2月    »
12
3456789
10111213141516
17181920212223
2425262728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
网站分类
搜索
最新留言
文章归档
网站收藏
友情链接

Powered By Z-BlogPHP 1.7.4

天兴工作室主题演示站点,如遇到问题请联系我们的在线qq:207649916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