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兴工作室

主题演示站

红二十五军二二三团一营二连指导员——张天云

  张天云(1913.12—1980.7),湖北省黄安县(今红安县)觅儿区周家田村人。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8岁时父亲病逝,家境愈加艰难,被迫为人放牛糊口。13岁起独自到汉口经营小生意维持生计。1927年底,他由汉口回家过春节时,正逢黄安、麻城地区农民举行声势浩大的武装起义,即毅然投身革命,次年2月当选为乡苏维埃委员。1929年4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4月转入中国共产党。历任鄂豫皖独立第一师二团三连班长、排长、连政治指导员,参加了鄂豫皖苏区第二至第四次反“围剿”。1932年10月,红四方面军反“围剿”作战失利,主力撤出鄂豫皖苏区向西转移,张天云因伤留在苏区。同年11月,中共鄂豫皖省委重建红二十五军,他伤愈归队任第七十四师二二二团一营三连政治指导员,后任第七十五师二二三团一营二连指导员。

  1934年11月16日,随红二十五军长征,1935年9月长征到达陕北后,任红十五军团第七十八师二三二团政治委员,参加了劳山、榆林桥、直罗镇、东征等战役。

  抗日战争爆发,张天云任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四旅六八八团二营教导员,参加了平型关战斗。1938年任六八七团三营营长,参加张店、灯甸等战斗。1939年10月,任六八七团团长,率部多次参加反“扫荡”战斗,并痛击阎锡山部,争取阎军骑兵十四旅保持中立。1940年率部进入冀鲁豫边区,配合当地抗日武装,歼击顽固派石友山部。不久南下,与新四军一部进军豫西,开创新根据地。后率部越津浦路东进,于洪泽湖边歼秦庆材部。旋进军淮宝地区,平息土匪和顽固分子的叛乱。同年9月,为策应新四军进行黄桥决战,率部于阜宁歼韩德勤主力二旅一部,开创盐阜区根据地。1941年皖南事变后,任新四军第三师八旅二十二团团长,在反“扫荡”战斗中负重伤,愈后任八旅副旅长兼盐阜军分区副司令员,后任八旅旅长。

  抗战胜利后,1945年11月,张天云率部进入东北,历任东北人民自治军第三师第八旅旅长,东北民主联军第二纵队第四、第六师师长,东北野战军第八纵队副司令员,第四野战军第四十五军副军长,参加了洮南地区平息土顽叛乱。1946年配合攻克长春,随后南下参加四平和临江保卫战。1947年3月,任东北野战军第六师师长,率部解放承德、昌图、獐武等城镇。1948年任第八纵队副司令员,率部参加辽沈战役,担负锦州主攻任务,在合围廖耀湘兵团时,插入敌后,断其退路。此后,挥师入关,参加平津战役,3分钟突破天津民权门,激战终日,俘国民党军近3万人。后南下参加衡宝、广西等战役。

  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任第十二兵团四十五军军长,率部肃清广西南部土匪。1950年12月入南京军事学院高级系学习,1952年7月毕业后赴朝鲜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先后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四十七军军长,第十九兵团副司令员,组织指挥攻克老秃山等战斗。1958年回国后,任福州军区副司令员。1964年任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副部长兼后勤学院院长。1965年至1975年任总后勤部副部长。是第四届、五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共第九届中央委员。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980年7月8日于北京逝世。总后勤部部长洪学智在悼词中说:“张天云同志是党的优秀党员,是解放军优秀的指挥员和后勤工作领导者。他作战勇敢,指挥果断,有勇有谋,多次率领部队担任重要战役、战斗的主攻任务。他五十年如一日,忠于党,忠于人民,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他服从党的决定,听从党的指挥,处处以党的利益为重,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在党的‘十大’召开以前,他因身体不好,诚挚地向党提出不再担任中央委员职务,这种顾全大局,主动让贤精神,受到周恩来同志的赞扬。他作风正派,光明磊落,艰苦朴素,廉洁奉公。”“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在半个多世纪的革命斗争中,为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为解放军后勤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注:根据中央政府门户网站、互联网百度·百科人物简介等资料整理。)

<< 1 >>
«    2025年2月    »
12
3456789
10111213141516
17181920212223
2425262728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
网站分类
搜索
最新留言
文章归档
网站收藏
友情链接

Powered By Z-BlogPHP 1.7.4

天兴工作室主题演示站点,如遇到问题请联系我们的在线qq:207649916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