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清(1915.8-2010.9),原名吕继才,河南省光山县蔡桥乡胡店村人。自幼家贫,1929年参加18乡少年先锋队,1930年8月参加砖桥区赤卫队和游击队。1931年,随部编入红军独立四师光山县独立团二营,历任通讯员、红二十七军七十四师交通员、徐海东师长的警卫员。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麻城独立团通讯排长、特务队副队长、连长,红二十五军政治委员戴季英的特务员,军部保卫连班长、排长。在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第三、四、五次反“围剿”斗争中,参加了潢光、苏家埠、寒北渡、仁和集、豆腐店、长岭岗、郭家河、七里坪等战斗。1934年11月11日,鄂豫皖省委召开花山寨会议时,负责省委及军首长的安全保卫工作;11月16日,随红二十五军长征。历经独树镇、庾家河、华阳镇、小河口、九连山等战斗。
1935年9月,红二十五军长征到达陕北后,11月入红军大学学习,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6年3月毕业后,任中央军委工兵连政治指导员,遵照周恩来的指示,积极准备渡河器材,为红军顺利渡过黄河东征作战做出了贡献。10月起,先后担任中共中央外交部驻安塞联络站政治指导员,驻安家畔下奇湾站站长,驻西安办事处副官、汽车队长、运输科副科长,负责向延安运送物资,护送来往的大批干部和赴延安参加革命的爱国青年学生。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西安办事处副科长,1938年9月,入延安中央党校学习。1939年5月后,先后任延安赴华中干部队政治指导员兼党支部书记、新四军四支队九团政治处主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八分校高干队队长兼政治指导员、淮南军区路西军分区政治部主任。先后参加津浦路西周家岗、元同集、王沟集、靠山集、定远、张桥、谢家围战斗及津浦路西反日军三路、九路大“扫荡”,曾荣获“模范政治指导员”称号。
解放战争时期,1945年9月,调任延安赴东北干部团二大队长兼四队队长和政治指导员。11月到达佳木斯后,先后任合江军区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合江军区副政治委员兼第一军分区政治委员和第五支队政治委员。1946年10月,任第四军分区第一副政治委员。其间,合江地区第一军分区五支队发展到3000多人,在开展剿匪反霸和土改斗争中,该部与其他部队一起打垮了号称2万之众的敌人,活捉匪首谢文东、李华堂、孙永久等。1947年9月后,任东北军区炮兵学校政治部主任,朱瑞炮校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
新中国成立后,1952年春,调任中央军委高级炮兵学校副政治委员兼军委防空学校副政委。1953年5月,任松江军区副政治委员、黑龙江军区副政治委兼黑龙江省委委员。1960年5月,任沈阳军区工程兵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1964年5月,任国家林业部政治部主任兼党委委员。1979年11月,任农垦部副部长。1995年6月,离职休养(部长级待遇)。2010年9月24日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
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曾先后当选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七届全国委员会委员,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诗作《七十抒怀》等3首被收入《将帅诗词选》。著有《吕清回忆录》等。
(注:本文根据互联网百度·百科人物简介资料及《难忘的岁月——吕清回忆录》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