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名云雾,言其高也。
云雾山雄踞秦安县千户镇西部,林峰苍莽,巍峨险峻,因常年云雾缭绕,故名焉。千户镇,俗称岭上。岭者,崇山峻岭也,以岭名镇,足显其地势之高。云雾者,紫气祥云也,以云雾名山,顿感其仙气之浓。西岭已属高峰,云雾又为其巅,可谓峰中之峰也。相传玉皇大帝下界巡游,曾居此山,百姓每望雾锁高岗之日,即是大仙临凡迹象,辄焚香遥拜,祷告祈福,急难险患,有求必应。玉帝所至,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当地民众感其盛德,修庙以祭,代代相传,自古及今,未曾废离。
山有古堡,占地九十余亩,为一百年前(1914年)抗击白朗义军所筑,虽历经风雨沧桑,犹巍然屹立,古朴雄伟。当年白朗率领河南饥民起义,至秦安境内时,弹尽粮绝,掠民以济。云雾山周边十八村民众,筑高墙固垒以自守,操土炮瓦石以相击,居高临下,屡败强人。当地至今有“云雾山堡子杀了人,阳山里堡子盛血盆”之传说。阳山堡即今之天城堡,距云雾山十里,亦为百姓当年避乱之所,两堡皆有伤亡,足见攻守之烈,战乱之苦,民生之艰。堡中庙宇,古已有之,历代修缮,遂成大观。然屡建屡毁,或焚于战乱,或毁于浩劫,今存无几。改革开放后,春风化雨,万民欢欣,村人投工献料,先修玉帝殿,后建灵官庙、关帝庙、送子娘娘宫及山神土地诸庙,凡十余处。依山就势,错落有致,雕梁画栋,蔚为壮观。
古历三月初三,传为玉帝下凡之日,山中每年有秦腔庙会,为当地民间盛典。时家乡民众,扶老携幼,熙来攘往,焚香还愿,盛况空前。堡门至戏台有百米长廊,各类商品,琳琅满目,特色小吃,应有尽有。叫卖声,欢笑声,大秦正声,汇就田园交响。至晚间,烛火通明,钟磬声声,香烟缭绕,可谓天上之街市,人间之天堂。戏场内,凝神看戏者有,谈情说爱者有,各怀所想,老少咸宜,世间百态,尽显其中。家乡父老,奉云雾为神山,青年男女,视古堡为圣地。庙会相许,永结同心;巧姻良缘,还祈神灵佑护,并以“云雾山上拉过手,娘娘庙里磕过头”为终生信誓,百年好合,不离不弃,白头偕老。
近年来,政府重视文化建设,助推乡村旅游,云雾山道观,亦入县级文保单位之列。千年古刹,喜迎发展良机,古迹文物,新添措施保护。民俗文化,得以传承发扬,域内设施,日趋齐整完善。先建环线连接公路,又修步道曲径通幽,凉亭台榭,依稀掩映,樱花松柏,动辄百顷。遂使山中面貌,焕然一新,景区建设,日新月异。周边民众,目睹山乡巨变,凭添自豪之感,倍增发展之劲,积极投身家乡建设,乐于推介故园文化,其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其爱乡之心,昭昭然明矣!
景是家乡美,人是故乡亲。余生于云雾山下,长于岭上农村,无论天涯海角,故园风物,魂牵梦绕,一枝一叶,总关乡情。今有寺庙长者,托余为云雾山作记,不甚荣幸之至,故欣然命笔,旋成短章,以为简介。
——庚子春月•岭上人敬记
作者简介
岭上人,秦安千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