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10月下旬,花山寨南部的晏家河、扬帆桥,相继建立了区苏维埃政权;这一带的土豪劣绅纷纷云集于花山寨这个堡垒内,以民团中队长晏慎刚为头子,纠集一股反动武装共200余人,凭着陡峻的山势和坚固的寨墙作恶多端,欺压百姓,广大群众义愤填膺,盼望红军消灭这股反动武装。
光山独立团熊先春部在当地赤卫队的配合下,兵力共500余人,围攻花山寨。因寨顶宽阔,上面建有花山寺,庙房和民房共十八间,山寨只有南北两个寨门,寨墙用坚石筑垒而成,设有瞭望岗、炮楼和射击孔,固若金汤。当时光山独立团没有火炮,只有长短枪、大刀等武器。因子弹不能穿透寨墙,近攻,伤亡大;远攻,不奏效。红军战士采取包围花山寨、断绝粮草、困死民团的办法,双方相持10余天后,民团因纪律松弛,弄脏了寨顶池塘里的水,一口小水井无法供应200多团丁的饮水。晏慎刚待不下去了,就派团丁从北部山沟隧道中下山取水。熊先春指挥独立团阻塞隧道口,寨上缺少粮食、柴草和饮用水。团丁怕死,军心动摇,晏慎刚、邱举贤等民团头子召开紧急会议,商量突围对策,亦无计可施,眼看寨子不攻自破,待在寨庙正殿里的晏慎刚如坐针毡,似热锅蚂蚁,心急如焚。
这时,一矮个子团丁来到寨庙正殿,向晏慎刚献“诈降计”,以便突围。矮子团丁低语一阵后,退去。晏、邱等头目再次密议,实施“诈降计”。于是,挑选两名胆大、口齿伶俐的团丁,趁夜幕溜出寨门,举手向我围寨红军独立团投降,并言明有紧急情况向我指挥部报告。当时,我独立团指挥部设在花山街王氏祠堂内(今花山村部),到了我指挥部,两名团丁说:“寨内缺粮草、缺水喝,团丁想哗变,我俩趁天黑溜出寨门,与长官接头,商定出寨投降事宜。”说罢,还要求饱餐一顿,我红军独立团将官还盘问了其他情况,两团丁均对答如流。我指挥员经思忖后决定:趁黑夜,放回二团丁,里应外合;约定第二天夜晚子时,打开北寨门,一股团丁溜出投降时,红军接应(不开枪);我军趁势冲进花山寨内,活捉或击毙正熟睡的晏慎刚、邱举贤等民团头子。
一切按计划顺利地进行着,到了次日子夜时分,在朦胧月光下,寨北门悄悄打开了,快速攒动一股人影,我红军独立团按预定计划,不开枪,到寨北麓接应并受降。哪知寨北门的身影越来越多,突然,有团丁高呼,晏慎刚从西冲田逃跑了,我英勇独立团向寨西边汪乡、崔冲一带稻田追击。事实上,出寨门诈降的团丁中,就有晏慎刚、邱举贤等匪首,他们趁红军向西追击的时候,趁机顺寨东麓的小河沟里逃跑,越过龙山河滩,向东鼠窜。我红军独立团发现敌人是施“金蝉脱壳”的骗术后,即调头向东猛追,共毙伤民团50余人,晏慎刚负伤后与其他头目一同跑掉。当天夜里,我红军独立团就占领了花山寨,这一仗,扫除了光山苏区发展的一大障碍。
注释:
①此文由从平等人于2009年春采访河南省光山县文殊乡花山村的一位90岁高龄的目击者杨略芝,依其讲述而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