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兴工作室

主题演示站

鄂豫皖省委省委常委、首任红二十五军政委——王平章

   王平章(1901—1933.3),又名王远清,湖北省汉川市庙头镇人。1922年考入武昌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参加学校读书团体人社,开始接触马列主义。后参加陈潭秋创办的进步团体“湖北人民通讯社”,并在党领导的“启明工读学校”和“汉江印刷社”从事印刷革命书刊的工作。1924年经董必武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旋即回乡创办全人小学和《汉川青年》杂志。次年6月,与刘子谷、魏人镜等组织回乡学生成立汉川县反帝后援会指挥部,声援“五卅”反帝斗争。并发动四乡民众、学生近万人进县城,砸烂英烟草公司代销处“晏亨记”招牌,烧毁大批英美香烟。同年冬,于担山、瑞鹤洲、杨林沟等地组织农民协会,开办农民识字班、贫民讲习所。1926年春调省农民运动委员会工作,任国民党湖北省党部农民部干事,常驻黄冈团风,指导鄂东(南)农民运动。1927年1月兼任武昌县农民协会执行委员会委员长,3月出席湖北省第一次农民协会代表大会,为大会主席团成员,并当选为省农协执行委员。4月出席中华全国农民协会代表大会。后到毛泽东在武昌创办的第一期湘鄂赣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农运理论,接受军事训练。毕业后,奔赴鄂中农村,继续领导农民运动。

   大革命失败后,根据党的指示,去九江加入叶挺、贺龙的部队,同年8月参加南昌起义,随军南下抚州。后因病返湖北,相继任鄂中特委负责人、书记,鄂中北部特委委员及负责人,参与制定秋收暴动计划,建立中共汉川、天门、应城、京山四县县委,组织鄂中游击队,12月22日夜发动天汉暴动,任四县暴动总指挥。1929年9月,以中央巡视员身份巡视鄂豫皖边区。11月任中共鄂豫边区特委常委兼组织部长。1930年3月任中共鄂豫皖特委常委,中共鄂豫边区特委委员,参与领导鄂豫边、豫南、皖西革命根据地斗争。1931年7月,任鄂豫皖省苏维埃政府委员长;中共中央鄂豫皖分局成立,任常委;10月下旬,任红二十五军政治委员,是红二十五军的首任政委,参加并领导了鄂豫皖苏区的建设和历次反“围剿”斗争。

   1932年1月,任鄂豫皖省委委员兼豫东南特委书记。10月,红四方面军主力西征转移后,与沈泽民、郭述申、高敬亭、郑位三等留根据地坚持斗争,任中共鄂豫皖省委委员兼皖西北特委书记;11月,参与领导重建红二十五军,任政治委员。在国民党军实行重兵“清剿”的严重情况下,领导军民继续坚持鄂豫皖边区的斗争。1933年1月上旬,红二十八军正式建立,任政委,率部开赴皖西北,曾和军长廖荣坤先后指挥了四道河、胭脂坳、叶家集、开顺街、双河山、小南京、窑沟等战斗。在艰难困苦的形势下,王平章十分重视发挥政治工作的威力。他和红二十五军秘书长程坦合作写了一首《红军三大任务歌》,在红军和边区群众中广泛传唱。歌中唱道:“红军三大任务:打倒帝国主义,铲除封建势力,实行土地革命。要建立起工农政权,坚决斗争,革命到底……”极大地鼓舞了部队的士气。

   1933年3月中旬,红二十八军奉命向鄂东北转移,与那里的红二十五军会合,以集中兵力与敌作战。28日,部队进至河南商城门坎山(今属安徽金寨)时,与敌一个旅遭遇。激战中,王平章不幸喉部中弹,抢救无效,牺牲于红军医院,时年32岁。为纪念王平章烈士,湖北省人民政府于1952年将他创办的汉川“全人小学”改名为“平章小学”。

   王平章是中国工农红军的高级指挥员和优秀的红军政治工作领导者,他“忠诚于党,服务人民,顾全大局,鞠躬尽瘁”的精神永远在鄂豫皖苏区传颂。

   (注:本文根据《人民日报》2006年3月21日第二版载新华社北京3月20日电,永远的丰碑(378):《王平章——优秀的红军政治工作领导者》及山西新闻网及互联网百度·百科人物简介整理。)

鄂豫皖省委省委常委、红二十五军军长、政委——吴焕先

   吴焕先(1907.8—1935.8),河南省新县箭厂河乡四角曹门人,出身于小康之家,乳名安安。7岁入私塾读书,1923年考进麻城县蚕业学校,次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秋毕业。1926年初,经戴季伦、戴克敏介绍,在黄安七里坪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被党组织选送到武汉工人运动研究所学习,1926年夏结业。秋天,吴焕先返回家乡请来自家的佃户、债户,当面焚烧了他们的租地契约和债务借据。宣称:谁租种他家的田地就归谁所有,绝不向各户收租逼债。后来,当地红军战士对吴焕先评价说:“破家革命,揭竿而起!”。

   1927年1月,在四角曹门建立箭厂河第一个党小组。他的革命行动,引起土豪劣绅的恐慌和仇视,恶霸地主吴惠存勾结土匪和“红枪会”反动武装,同时杀死了吴焕先的父亲吴维棣、大哥吴尚先、二哥吴奉先和小弟吴济先,吴焕先的大嫂被惊吓得抱着不满半岁的孩子一头扎进水塘里溺水而死。血的教训使吴焕先认识到革命必须有武装,于是以防匪为名,在箭厂河办起了三堂红学,自任学长,亲自操练,还发动群众捐钱出铁,架起20盘打铁炉,制造鱼叉、大刀武装农民。3月下旬,吴焕先带领红学队员处决吴惠存,接着铲除设在鄂豫交界地区的缉私营盐卡。5月,光山县柴山保土豪陈日辉带领“红枪会”1万多人,向箭厂河农民武装反扑,双方在木城寨血战7昼夜,农民武装取得了胜利。8月,吴焕先配合麻城农民自卫军击败恶霸王芝庭的反动武装。一连串的胜利,推动了鄂豫边农民运动的发展。

   1927年9—11月,吴焕先先后参加中共黄安县委和鄂东特委在七里坪文昌宫召开的传达中共中央“八七”会议精神和湖北省委关于“黄麻暴动”计划的会议,暴动总指挥部由5人组成,吴焕先是成员之一。11月13日起义开始,吴焕先率领箭厂河赤卫军、三堂红学和农民赤卫队数千人参加,一举攻破黄安县城北门,直捣县衙,活捉县长贺守忠,占领了黄安县城。12月5日,黄安城重陷敌手。起义军组成的鄂东工农革命军从木兰山回师开辟柴山保根据地。吴焕先负责开辟箭厂河地区工作,担任区委书记,建立了区乡苏维埃政权。1929年7月,率箭厂河农民配合红军举行白沙关万人暴动。12月,鄂豫边第一届工农兵代表大会在吴家湾召开,成立鄂豫边革命委员会,吴焕先当选为委员和土地委员会主席。1930年,鄂豫皖特委成立,吴焕先任委员,后任黄安县委书记和苏维埃党团书记等职。1931年10月成立红二十五军,吴焕先任七十三师政委,不久调任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主任。1932年10月,红四方面军主力撤离根据地,吴焕先留任鄂东北游击司令。11月,主持重建红二十五军,任军长。此后,吴焕先领导红二十五军在郭家河、潘家河、杨泗寨等地作战,取得了重大胜利,使红二十五军由7000人扩大到13000余人。后在围攻七里坪战役和“肃反”中,红二十五军严重受挫,兵员锐减,战斗力受到很大削弱。1933年7月,蒋介石对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五次“围剿”,红二十五军转移皖西,途中遭敌阻击,被分割于鄂东北、皖西两地。吴焕先率一部转战老君山、天台山一带,进行艰苦的游击战。1934年4月,红二十五军和红二十八军会师合编为红二十五军,徐海东任军长,吴焕先任政委。之后,连续取得沙窝、长岭岗、太湖三次战斗胜利。

   1934年11月11日,他参加了省委花山寨会议,会上决定红二十五军立即实行战略转移,创建新的革命根据地。16日,开始长征,吴焕先与程子华、徐海东等人率3000兵力的红二十五军,冲破数万敌军的围追堵截,经由信阳、桐柏山、伏牛山进入商洛山中,胜利实现了第一步战略转移任务。于12月初胜利进入陕南。同月10日,庾家河战斗中,军长程子华、副军长徐海东均负重伤,省委书记徐宝珊身患重病的危难关头,吴焕先勇挑重担,不畏艰险。他一面领导和指挥部队行动、作战,一面主持创建新区的各项工作。1935年1-7月间,他与徐海东等一起采取机动灵活的战术,率红二十五军相继攻占镇安、柞水、宁陕、佛坪、洛南县城,取得石塔寺、九间房、袁家沟口等战斗的胜利,粉碎敌人两次重兵“围剿”,创建了新的鄂豫陕革命根据地,使部队得以立足和发展壮大。

   1935年5月9日,鄂豫陕省委书记徐宝珊病逝,吴焕先代理中共鄂豫陕省委书记。

   1935年7月。红二十五军在北出终南山、威逼陕西省城西安的行动中,获悉中央红军与红四方面军已在川西会师并有北上动向的消息后,中共鄂豫陕省委毅然做出西进甘肃,策应和迎接主力红军北上陕甘的正确决策。7月16日,红二十五军4000人马由长安县沣峪口西征北上,第二次踏上长征之路。部队西出秦岭,北过渭河,驰骋陇南、陇东,翻越六盘高峰,截断西(安)兰(州)公路,沿途攻占两当、秦安、隆德县城。数次打退各路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红二十五军西征北上的战略行动,不仅吸引和钳制了大量国民党军,有力地配合了中央红军的长征北上,“作成中央红军之向导”(毛泽东语)。同时也充当了三大主力红军长征的开路先锋。

   1935年8月,长征队伍抵达甘肃回民聚居的兴隆镇,他为部队制定了“三大禁令?四项注意”,禁止部队驻扎清真寺,不准在回民家中吃荤,不打回族土豪,不在回民面前说“猪”,使红二十五军受到回族人民的欢迎。

   同月21日,红二十五军冒雨来到泾川县城西南渡汭河,部队刚过一半,突然山洪暴发,河水猛涨。敌二○八团1000余人冒雨向红二十五军突袭,情况万分危急。吴焕先亲临前线指挥,被敌人的子弹打进胸膛,他按住胸口,坚持指挥战斗,直到最后一刻。时年28岁。

   吴焕先是一位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军事家,是我党我军的卓越领导人之一。他为革命英勇奋斗,不怕牺牲,运筹帷幄,指挥于前沿,战功赫赫。他对党忠诚,革命意志坚定,无论在任何险恶的形势下都能保持不屈不挠的革命气节。他才华横溢,思维敏锐,极有远见,富有创造精神。他关于党的建设、政权建设、土地革命以及军队政治工作方面的思想和实践,为我党我军制定一系列的路线方针提供了有益的经验。他光明磊落,坚持原则,是坚持实事求是的榜样。他虚怀若谷,胸襟坦荡,平易近人,是联系群众的楷模。

   1985年值吴焕先牺牲50周年之际,国家主席李先念、中央军委副主席徐向前题词悼念。新县人民政府创办焕先小学,整修烈士故居。河南省人民政府在新县为烈士立碑塑像。

   2009年,在全国开展“双百人物”评选活动中,吴焕先被选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做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2009年8月1日晚,中央电视台在“人民英模”栏目播出他的英雄事迹,题为《骁将英名留陕甘》。

   (注:本文根据《信阳地区志》和卢振国著《红军将领吴焕先及家庭的悲惨一页》等资料整理。)?

<< 1 >>
«    2025年2月    »
12
3456789
10111213141516
17181920212223
2425262728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
网站分类
搜索
最新留言
文章归档
网站收藏
友情链接

Powered By Z-BlogPHP 1.7.4

天兴工作室主题演示站点,如遇到问题请联系我们的在线qq:207649916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