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兴工作室

主题演示站

烟花依旧绚烂夺目

新的一年已经到来,如同去年一样收到了许多的祝福短信,风风雨雨的2008年终于过去,2009终生到来,2009年的烟花如同往年一样美艳、动人。

这几年的除夕,许多人喜欢买一些高档的大烟花,在除夕晚上点燃,庆祝过去一年的平安顺利和来年的吉祥如意。我已经连着好几年都仔细观察和欣然观赏我们村的变化了。这些烟花一年比一年美,今年尤其绚烂夺目,可以说在夜幕中绽放的过程,非常地美艳,那一刹那间的精彩,可以铸成永久的记忆,对于烟花来说完成了它一生的使命,留给世人的不仅是美的瞬间,而且是历久不衰的记忆,一个个美艳夺目的烟花,在夜的背景中让烟花的主人享受着如同烟花一样的绚烂人生,以为自己的一生就如同烟花一样的绚烂、美艳、惊心动魄;于其他人,更是满足了烟花主人向外宣告自家兴旺发达的讯息,看到烟花犹如看到自己家里蒸蒸日上的事业一般,换句话说,烟花主人的虚荣心达到了烟花所能达到的高度,其实也不是太高,但是是除夕的夜幕中显得无与伦比。站在院子里能看得到其他人家的烟花,肯定是本村有钱人的烟花。

免费享受有钱人给大家带来的美好,本应该是一件好事情,没有出一分钱就看到了美丽绽放的烟花,这难道不好吗?富人燃放的可以让全村人都看到的烟花,就如同阳光和水一样,咱们贫穷的人也享受到了,本应该是快乐的事情,但在这样一个有几千年“与汝皆亡”精神和仇富传统的国家,咱们贫穷的人怎能不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像我这样敏感的底层文人怎能不萌生出许多不应该有的思想。

正因为许多人都能感受到“人比人”之后的差距,这种差距在三十晚上显示在了凌点钟声敲响时的烟花燃放上,此起彼伏的声响震耳欲聋,每家每户都在喜迎元旦,不过这是天底下所有人都有的,声音的大小无关紧要,因为放的鞭炮不会显示出多大的差距,也许在几十年前会有人因为自己家没有鞭炮声,而有钱人有鞭炮并放出声音而难过,不过今天这已经不是他们为之而难过的原因了,因为鞭炮声富人有,穷人也有。这就如同过年一样,每个人都不会因为贫穷被堵到年的那一边,或新的一年会拒绝他。但是人与人的差距就是那么大,这种巨大的差距显示在了漫天飞舞的、划破夜空的黑暗与宁静的礼花上面。这种差距直接让人不时地想起“人家的女儿有花戴爹爹钱少不能买扯回了二尺红头绳给我喜儿扎起来”的时代。

中央电视台的春晚每年都有,不管贫富,每人都可以看到,每当临近新一年钟声响起的时候,电视上的演员们卯足劲地又唱又跳,主持人卯足劲地准备给全世界人宣告新的一年的到来,而天下所有的家庭都在燃放着自己家里的烟花爆竹,但是烟花区别很大,没钱的人也燃放着烟花,只是烟花冲得太低连自家的院墙都超不过,有时快乐仍然不减,我的哥哥和妹妹每年都欣喜若狂的放着自己家不成气候的烟花,而看着村子里富人家冲入云霄的大烟花,惊喜地发出尖叫声与赞叹声,而这时的烟花在一片爆竹的乍响中像一颗信号弹一样,如同启明星一样地耀眼,随着一声“支”的声音,冲飞上天空,天空如同黑色的幕布,为这些大烟花搭好了施展的舞台,当他们冲到最高处的时候,发出一声巨响,明亮的一点化作满天飞舞的礼花,这些只有用美**人,绚烂无比,惊心动魄,征服一切等词语来形容,这些美丽的烟花如同喷泉一样地绽放,似乎要冲向地面的人,而当人们心中有一点紧张时,烟花又迅速地消失在夜空里,随后,感觉到的是烟花燃烧完的尘土簌簌落下的声音。

看到此情此景,我就会羞怯地偷偷走进屋子里去,心中有一丝丝的难过,并大声向大哥哥和小妹妹喊着:“赶紧往来走,看什么时候看,羞人死了啊!你们什么高兴的!”

什么时候我们家也买上一人大的烟花,让全村人都看到这是我家的烟花,下定决心要在下一年的春节燃放上一个大的烟花,以满足多年的虚荣心,但是连着好几年,都没有下定决心买一个价值两三百元钱的大烟花。每年的除夕都是燃放着自己家的高不过院墙的烟花,看着村里有钱人的大烟花,并在这样巨大差距的对比中,既羞又愧地往屋子里跑,这样的举动每年都会让我哥哥和小妹更高兴。2008年的除夕,2009年的春节终于如同车轮一般地到来了,总算可以在今年豁出去了,花它两三百买上几个大烟花,让全村人都知道我们家也冒充进了富人的行列,让全村人都惊叹这是谁谁家的花。但是,到真正买烟花的时候,我看到一个人在处理一大堆烟花,其中一个方形的36响的烟花看起来很不错,大有露脸的特征,那个人大声地吆喝着:大减价……我问了一下那个方形的烟花得多少钱,他说本来一个50元,现在只要30元就可以,我心里一想这样的便宜能不拣吗?我又继续问再便宜吗?我只有20块钱,可以吗?那个人好像要在一会儿的时间内把他的剩货要弄销完的一样,就爽快地说:拿上吧!我高高兴兴地接过了方形的、比较气派的烟花,绑到我的自行车的后座上,高高兴兴地买了一些其他的东西就回家了。当时我高兴得口都合不拢,自己拣了大便宜了,我想这回虽然不能和村内的富人家的烟花想比,但至少可以让别人家看到我们今年也买了个大烟花。2009年快要到来的前十分钟,终于到了一年中最欢快的时候,整个天地成了爆竹声的海洋,人们都在放着烟花,远的近的,我们似乎都能看到一个个大烟花上天形成的美丽景象,也能清楚地知道这是谁家的烟花,那是谁家的烟花,我哥哥还在说着谁谁生意今年不错,看他家的花(烟花)比其他年的都好;看,这是谁谁家的烟花,人家每年的花都漂亮得很。这时我也把我买的方形的烟花拿出来,让哥哥和小妹认真欣赏,我先用划亮一根火柴,找到烟花的燃放眼子,再划亮第二根火柴,把那个眼子点燃,迅速地离开这个方形的烟花,当我个烟花终于出来的时候,它果如我企盼的一样,冲飞上了天,高度和迅速也是我想象中的,本来很高兴,但冲上去后并没有像其他的烟花一样散开形成不同的图案,它只是冲上去,再什么都没有了,正当我失望之际,第二发又上去了,第二发和第一发一样,上去之后没有什么了,紧接着第三发、第四发也发出去了,这时小妹故意大声喊着:美呀!二哥买的花真美啊!每射一发,妹妹都要喊:美啊!真美啊!总共三十六发一发不少,但没有一个能像其他人的烟花一样,形成漫天飞舞的景况,甚至连一点影子都没有,我既失望又好笑,而哥哥妹妹更多的是笑得前俯后仰。这一年的烟花愚弄了我。

不过,随着年龄地增加,2010年的新年我好像并不在意这些东西了,觉得每年有别人为我放烟花,我免费欣赏何尝不是一件高兴的事情,我应该与哥哥妹妹一样沉浸在除夕的欢乐中。

陇上一民

2009年3月

修改于2010年8月30日夜

秦安丁锡奎故居

  丁锡奎故居,也称丁氏民居,位于秦安县城人民街庙儿巷2号院。人民街是开放式的商业街,熙熙攘攘的,庙儿巷则闹中取静,小巷幽深,大院静寂。

  这座宅院的原主人为丁锡奎及其后裔,后来,丁锡奎的后代都迁居到了外地,房屋由县房管局管理。2018年,由县文物局主持实施了丁氏民居维修工程,对这座宅院进行修缮,恢复重建在宅院东北角的大门,在维修过程中还发现了青花瓷残片等清代文物。

  丁锡奎(1843-1912年),字聚五,号虎臣、铺臣,祖居秦安县丁家店村(今属通渭县),后移居到现在庙儿巷的住所。十八岁时从师牛树梅,学业大有进步,中年后从师天水任士言,光绪十四年(1888年)中举,光绪十八年(1892年)中进士。后授任陕西靖边知县,又调任陕西韩城知县。年老辞官归里,直至1912年去世。可谓:早年乡居,壮年游学,中年游宦,晚年在秦安县城养老。

西厢房木雕

  丁锡奎的老师牛树梅,祖居秦安县牛家坡(今属通渭县,与魏店镇魏坡村毗邻),也是一位很有名气的书法家和学者。现在,他们的家乡都划归通渭县管辖,可是他们在秦安县留下了很多足迹和文化遗产,包括这处宅院。

  丁氏民居门口的巷道很宽,在古代可以拴马、停马车、停轿子,可以算作是古代的停车位。秦安县贤门村吴氏民居、南下关高氏民居、凤山村侯氏民居等也有类似的格局。可见,门口留出“停车位”是古代富贵人家宅院的标配。

  丁氏民居是清代末年建造的一座四合院。和同时期修建的安维峻故居相比,它四面都有建筑,保存较好。可以为我们呈现出晚清退休县官的居住及生活情况。总体建筑保存较为完整,虽为清代修建,但具有鲜明的明代建筑特色,是研究古代建筑文化的重要实物资料。2005年,被秦安县人民政府评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院落的大门在宅院东北角,无影壁。过去是否建有,史料不详。北房修建得最气派,为三开间,进深两间,前出廊,单坡水布瓦顶。两边各有耳房,比堂屋略低,猛一看像是五开间。这样处理,既显得气派,又不僭越礼制。耳房左右对称,各开有木门。前檐有菊花花叶、卷草、“寿”字等木雕。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我国北方地区的北房冬暖夏凉,所以称北房为上房,意思是最好的房。一般由这家的主人、长辈居住,这一传统体现出中国人的孝道。丁氏民居如此,县内其他文物古建筑蔡氏民居、侯氏民居、李氏民居、郭玉恒民居等也是如此。

  南房的砖雕最为考究。南房面阔三间,进深两间,前出廊,硬山顶布瓦房,为五架梁前对抱头梁。丁氏民居建筑中的砖雕很多,主要的图案有蝙蝠、祥云、“寿”字等图案。而且蝙蝠的图案有好几种,比如南房窗台下,边沿上有两只蝙蝠,一上一下,中间是个“寿”字。中间的长方形由4个等边三角形的蝙蝠砖雕构成了“四面来蝠(福)”的吉祥图案。再加上中间牡丹花团形砖雕,寓意多福而富贵。中国古人素来喜爱运用雕刻,将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与祝福,通过每一处细致深入的刻画,把它们恰到好处地展现出来。古人云:“无刻不成屋,有刻斯为贵。”雕刻,是一种中国民间艺术工艺,工匠们在木石砖瓦上雕以图案、花纹,雕刻方法复杂多样,风格古典而清雅,为中国建筑增添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本地人认为,有了雕刻的建筑才是“上讲究的”。而且本地的雕刻纹饰和现在流行的临夏砖雕(河州砖雕)在风格上是不同的。所以保存好本地原汁原味的木雕、砖雕等工艺很有价值和意义。

  在中国的传统建筑中,“对称美”无处不在。在这个宅院中,南北房、东西厢房是对称的。东西两面为厢房,面阔三间,进深一间,单坡水布瓦顶,结构为双步梁。

  现在大家都盖混凝土的楼房了,传统的土木结构建筑、四合院是越来越少了。保持传统建筑风格的“架子房”、垂花门、木楼等建筑、四合院会越来越稀缺。有庭院,显得空间大,采光好,通气。如果没有院子,就会感到压抑,只有在楼顶看看天空,看看外面的风景了。

  丁锡奎晚年曾和安维峻、高秉衡、巨国桂等人主持过县城东山文峰墩的修建。采用的材料是县城凤阳门塌毁后废弃的地基。凤阳门在今县城东南、县医院门前,民间有谚云:“塌了凤阳门,筑起文峰墩。”现在文峰墩仍然保存完好,位于县城凤山景区东段。

  丁锡奎也是一位诗人,而且书法也不赖。古代的读书人往往多才多艺,既能做官,也会写诗、著书、书法绘画,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民国秦州新志》卷三有他的传记,上面记载他著有“《靖边县志》四卷、《闻善愿录》二卷、《宜园诗文集》四卷”。除此之外,还有学者考证出他著有《雪鸿琐录》一卷、《闻善愿续录》二卷。在退休时期,丁锡奎撰写了《秦溪川古城考》《秦安县北山水总记》等地理方志类文章,说明他是一位热爱家乡、了解家乡、记述家乡的人。

  丁氏民居尽管比不上山西的乔家大院、王家大院规模巨大、声名显赫,但也有自己的特点,那就是遗存丰富、功能完备,研究空间还很大。通过观赏旧式庭院的古朴、灵秀、对称、素雅之美,我们能够感受到中国传统建筑独特的美,及其蕴含的人文精神。(安俊维)

<< < 1 2 3 4 >>
«    2020年5月    »
123
45678910
11121314151617
18192021222324
25262728293031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
网站分类
搜索
最新留言
文章归档
网站收藏
友情链接

Powered By Z-BlogPHP 1.7.4

天兴工作室主题演示站点,如遇到问题请联系我们的在线qq:207649916咨询